比35岁危机更严峻的是,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招实习生。

早些年,互联网泡沫比较大,各个大厂跑马圈地,招兵买马,而且薪资涨幅也非常可观,跳槽更是能涨不少。

伴随着经济下行、潮水退去,随之而来的是疯狂的裁员潮、35岁即失业的危机。这个时候,企业的管理者们傻眼了,没想到裁员的n+1成本这么高。不是因为 n太大,而是因为薪资base太高。早年涨薪有多爽,现在给补偿就有多痛。经济上行带来的涨幅,需要在经济下行期承受苦果。

裁掉高成本老员工的同时,必然也需要引入低成本的新员工。实习生就是最佳人选。

实习生最大的特点是:便宜、好用、好聚好散无负担、作为人才储备。

先说说便宜是怎么回事。实习生一天只需要200左右,有经验的资深老员工一天将近2000。整整十倍的成本差距。

再说说好用是怎么回事。很多被大厂裁员的老员工,在找工作时发现,自己的能力并没有那么强,这个时候他们幡然醒悟:以前所谓的“能力强”,只是借助了平台光环和平台的生产资料而已,一旦离开平台,就如同巨婴。再加上,现在有GPT加持,一些单点聚焦的脑力工作,AI也能做,然后再由人工做整合即可。

企业的管理者也醒悟了:很多脑力劳动,实习生也能干。试想一下,你的英语成绩最好的时候是什么时候?是高考结束后。你的数学功底最好的时候是什么时候?是在大学期间学习了一堆概率统计、线性代数、数据结构的时候。而例如工程师这个岗位的底层能力就是数学和逻辑思维。

实习生最缺少的是经验。一旦缺少经验,就很容易重复踩坑、效率低下、没有方向。如果事情全让实习生干,最后就会成为一群草台班子,这肯定是不行的。

所以一些企业管理者摸索出了一种绝妙的组织架构是:一个高级人员带多个实习生或者初级人员。把具体的活儿交给实习生/初级人员干,高级人员负责把关、统筹、方案评估、总结 SOP。

类比一下:高校的科研成果是如何产出的?就是由优秀的导师带领优秀的学生做出来的。这种 1+ n 的模式是可行的。

说说好聚好散是怎么回事。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,只要这个人毕业了,企业想裁掉他是需要很高成本的,请神容易送神难。刚毕业的应届生不能轻易裁,因为政府有一定的限制;况且,企业也不忍心裁掉初出茅庐的人,这对应届生来说伤害太大了。而社招进来的人,裁员时的n+1 金额也太大。

实习生在工作时,仍然是在校生,还没毕业。企业如果不想留用实习生的话,几乎没有任何压力,可以随时解除合同。企业越早解除合同,越是不会耽误学生。只要这个学生还没毕业,他就还有时间和机会去找下一份工作;当前实习还可以作为下一份实习的筹码。双方只要有一方不满意,可以随时走人,试错成本低。

最后说说人才储备是怎么回事。众所周知,实习生是不占用 HC 名额的。一方面,如果其他人离职,实习生可以迅速补位;另一方面,可以让多名实习生进行赛马,谁表现好就留用谁,珍贵的 HC 名额只留给优秀的人,优中选优。如果最终没有名额,那就一律不留用。

以上特点是从企业管理者视角出发的。如果这样的趋势持续下去的话,会让学生更容易找工作吗?那肯定不是。只要企业在用人上的目标是降本增效(类似于电商领域的消费降级),求职者的竞争就会愈演愈烈。

随之产生的蝴蝶效应是:面临失业危机的年龄门槛不是35岁,而是越来越小。简直细思极恐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